这节课和大家一起复盘一个从 0 到 1 快速打造 500 人微信群,并在 1 分钟内销量破 10 万元的真实案例。
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案例呢?咱们先了解一下该项目的背景:
这是一个小众女装品牌,之前没有任何流量积累,但设计师曾在著名奢侈品牌香奈儿实习过,设计功底过硬。所以产品定价相对较高:
夏季 T 恤,每件在 300~500 元之间;
裙子的价格,在 800~1500 元之间;
而冬季款的衣服,普遍在 1500 元以上。
在营销模式上,这家品牌曾在广州本地公众号上投放过软文,每篇价格高达 5000 元,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。
到了秋季,设计师想把积压的夏季库存全部清掉,并希望通过优惠活动提升销售业绩,于是,便想到了社群营销。
下面呢,我们从引流、促活、预热、转化四个方面来复盘,总结出一套可复制、可落地的社群营销方案。
由于运营人员有限,起初他们只想建立一个 500 人的微信群。但在没有资金投入的情况下,很难找到这么多人。而且要想保证 500 个人消化掉 10 几万元的库存,每个群成员就必须要是精准用户。
那么,去哪找 500 个精准用户?
社群运营人员首先分析了该品牌的用户画像,考虑到不同人群的消费能力,他们直接将女大学生,以及刚步入职场的女生排除在外,并最终将目标用户定为:
25~35 岁之间,职场白领或者家庭富有的年轻女性。
怎么去找这些人?运营人员说:
500 人不好找,那就先找 10 个人。这 10 个人最终会不会购买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他们必须和用户画像匹配。因为这将直接决定,本次活动能裂变出多少精准流量。
于是,设计师特意挑选了 10 位微信好友,并把他们拉入到社群中。这些人都是广州的服装设计师,有的还是富二代。他们对价格不太敏感,身边的朋友,大多也是有钱人,消费能力很强。
接下来,运营人员的任务,就是让这 10 个人裂变出更多的人。这里用到的裂变方法是朋友圈海报拉新。
设计师特意准备了九张海报,供这 10 个人发到朋友圈。所以,第一时间看到这些海报的人,大部分是有钱人,如果对衣服的款式感兴趣,就会扫码入群。
为进一步保证群成员的精准度,运营人员通过设计朋友圈文案,对扫码进群的人,进行了初步筛选,大致文案是:
××品牌有史以来,第一次年末促销活动,非常刺激!
周五晚上 9 点~10 点,夏末放肆一回,超低一口价,立即入群抢意想不到的尖货。
抢货规则:各位小仙女想购买,首先要私加我微信,把看中的衣服,私发图片给我,尺码确定好了之后,转账留收货地址,按转账先后顺序留,先发先得哦~
1)制造悬念
使用了“有史以来第一次促销”,“很刺激”,“抢意想不到的尖货”等关键词。
2)说明时间
周五晚上 9:00-10:00 开抢。为什么要定周五?因为周一到周四的加班比例更高。
3)说明规则
需要私加微信,把喜欢的款式发图片过去,然后转账,留收货地址。
看到这些文案和图片,只有年轻且有消费能力的女性,才会被吸引。结果,海报当晚发出后,社群就新增了 200 多位新成员。
但距离 500 人的目标,还差 300 人,怎样快速实现目标?
运营人员在社群内,又做了一次裂变活动。这次裂变的方式是设置诱饵。也就是说,当这 200 个人进群的时候,运营人员就不断向她们强调 2 种信息:
1、优惠福利
如果群满 500 人,明晚 9 点准时开抢,晚上 8 点还会发放一波福利,给各位薅羊毛,所以请大家带朋友进来。只有满 500 人,才放福利。
2、稀缺性
满 500 人后,停止入群,所以想成为群成员,得看运气。
这样做,是为了提升社群价值,让大家珍惜自己的群员位置,同时也可以避免出现退群现象。
经过一番努力,到了第二天早上,社群终于满额。最终,该品牌用零成本获得了 500 个精准用户。
以上,就是从 0 到 1 快速打造一个 500 人微信群的具体方法,我们再来回顾一下,其中的 4 个关键点:
1、根据品牌定位,建立用户画像;
2、找到符合用户画像的 10 位精准用户;
3、利用朋友圈裂变,先找到 200 位用户;
4、设置裂变诱饵,最终裂变出 500 位精准用户。
当社群满额,达到 500 人后,运营人员最担心的,就是死群,也就是用户活跃度不高。
一旦发生这种情况,用户就会屏蔽、忽视群消息,消费欲望大幅度降低,之前的所有努力就会白费。
为避免死群,运营人员做了 3 种造势活动:
1)利用优质内容触达用户
运营人员说:
夏款衣服积压的库存,大概有 20 几款。但我们只挑选了销量最好的 10 款,作为本次社群营销的主打产品。这样做,是因为被市场验证的爆款,更容易受到用户的喜爱。
2)通过互动不断制造悬念
一般商家做活动,会提前告诉用户优惠力度,以及商品开抢时间。但该女装品牌的运营人员,用了一个非常新颖的玩法:不告诉用户具体价格,只告诉大家是白菜价。为什么要这样做?
因为在微信群里提前公布价格,如果有用户对价格不满意,她们就会说:“哎呀,其实一点也不便宜”。
一旦出现这种声音,大家就都会说价格贵,很容易刷屏,最后甚至会出现大规模退群现象,对后续的转化造成极大伤害。
3)用水军提前设置价格锚点
这里的水军,指的是会“演戏”的人。他们是运营人员用自己的小号,假扮的用户。为什么要这样做?
因为在和群成员互动过程中,当有人问“白菜价到底是多少”时,设计师往往会卖个关子,就说“价格最前面的数字是 1~7”,也就是 100 多元到 700 多元不等。
这个时候,如果水军不出场,用户是兴奋不起来的。因为价格区间太大,有的用户还会往高了猜。于是,水军就会说:
啊?这件衣服,我之前拖朋友,在北京三里屯买过,打完折要 2 千多,这次只要几百块吗?
还有一些水军说:
设计师,我之前在你家买,这款原价可是 1~2 千块啊,你的价格没定错吧?
听到这里,用户心里会想:原价这么高的商品,如果能用 100~700 元的价格买到,真是捡到便宜了。
这三种造势活动,让该社群成员从当天晚上,一直持续活跃到凌晨 12 点,直到第二天活动结束。
以上,就是该女装品牌建立 500 人微信群后,让用户持续活跃的 3 种技巧:
1、利用优质内容触达用户;
2、通过互动不断制造悬念;
3、用水军提前设置价格锚点。
正式售卖前,社群运营人员推出了“薅羊毛”活动:
设计师把公众号丢入群里,告诉大家关注后,在公众号后台回复“福利”二字,就可以薅羊毛,获得 10 元、20 元面额的优惠券。
1)对用户来说,在开抢 1 小时前领取红包,会提前进入兴奋状态,对最终的付费转化会起到促进作用。
2)对品牌来说,意味着可以用更多的方式接触用户。
比如同样一位用户,社群可以触达,公众号可以触达。这样,品牌和用户之间的关系会更加牢靠。即使活动结束,这些用户也不会流失。
正式开抢后,设计师会把每一款衣服的图片,都标注上了原价和一口价,并写明每个尺码的库存数,然后一张一张地发到群里。
用户看到自己喜欢的,可以把衣服的图片私信发给设计师,并直接使用微信转账,留下收获地址。如果参加过薅羊毛活动,还可以发送优惠券截图,获得一定优惠。
这种付费方式,听起来很笨,但实际效果却很好,当晚活动开始后不到一分钟,销售额就突破了 10 万元。可能很多人会问:
用小程序收费不是更方便吗?设置好库存后,大家直接抢购就行了啊!
其实,运营人员是故意不用小程序的。对比一下,这两种付费方式的用户心理,你就明白了:
首先,小程序用户的情绪会集中在抢购按钮上,也就是“看谁手速快”,在购买时用户会紧张,会焦虑,也会兴奋,但这种感觉只会持续几秒钟。
而不用小程序,用户的情绪就会集中在设计师身上,他们会想:
我转账给你了,你为什么不收我的钱?是不是没有货了?
你想想看:
在抢的过程中,几百个人同时付款,由于设计师是手动收款,这要比小程序的支付时间长很多,所以用户的焦虑时间也会延长,最终抢到货的人就会非常兴奋。
除了抢购体验不同,运营人员不用小程序,还有另外一个原因:
如果用户没抢到,很可能就会进群吐槽抱怨:
为什么我的手速已经够快了,但最终还是没抢到?是不是你们后台有问题啊!
在这种消极的舆论影响下,很多人就不会再抢了。反之,用户直接转账给设计师,他们就会在群里说:
快收钱啊,设计师,不收钱是不是代表没抢到啊。
实际上,这会把焦虑的情绪扩散出去,让情绪还没被调动起来的用户,被这种焦虑唤醒。在这种社群状态下,他们会担心失去,付费转化的概率也会提高。
所以,给设计师打钱,主要目的是让用户传递焦虑的情绪。
以上,就是小众女装品牌用 500 人微信群,1 分钟内销量破 10 万元的两点营销技巧。
1、找人:用朋友圈找到 500 人;
2、促活:利用优质内容造势;
3、铺垫:推出抢优惠券活动;
4、购买:打破常规的付费方式。
还没有人赞赏,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!
- 2¥
- 5¥
- 10¥
- 20¥
- 50¥
声明:本文为原创文章,版权归微信机器人所有,欢迎分享本文,转载请保留出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