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凡社群营销服务平台专注于社群管理,社群裂变,多群同步直播,企业微信SCRM系统。欢迎合作咨询;客服微信11112751

微信社群的复购率竟然高达 43%

本文是群接龙创始人梁小桥在 2019 第二届社群拼团闭环会上的分享。 今天这个主题是“社群团购”,但是我结合我们公司做的事,我经常上台讲的都是“社区团购”。 我回去翻了一下数据,社群团购和社区团购有什么区别? 我看了一下,其实在我们平台上用工具做社区

一位有强迫症的朋友今天看了一眼我的手机,差点没有当场晕倒。被她发现我的微信竟然有 5544 条未读消息。

这些消息是积累了多少天的呢?

和你说噢,只是 1 天,因为最近我报名了两三个课程,想着不能总是得过且过的残害大家眼睛,就报名了新媒体的学习群,还有项目运营的大师群,还有教育行业朋友做的运营转化群。

报名了几个课程之后,被拉进了 20 多个微信群,微信群各有功能,新媒体方面的有起标题群 ,排版群,交流群,10W+阅读群,配色群,配图群,数据分析群,图片海报设计群等等……


昨天一直在忙,群里也聊了一会儿,后来就没有设置群消息不提醒,于是就有了今天的几千条消息未读。


你有 5544 条微信群消息未读……聊聊微信社群运营


你有 5544 条微信群消息未读……聊聊微信社群运营

我相信大家和我应该是很像的,微信里面你最不缺的就是社群:

学习群打卡群校友群闺蜜群……

汇报工作群客户沟通群职场吐槽群……

健身群阅读群考试互助群早起监督群……

这些群里,有多少是活跃的,你最喜欢哪些群?这些群的特点是啥?

今天结合我们公众号平台建立过的 50 个不同内容的兴趣群来聊一下社群运营:

如果让你来运营一个社群,你要如何保持社群的活跃度?

如果你需要将社群作为工作和营销的工具,你如何进行社群营销的转化?

如果只能用三个字来道出活跃社群的特点,那就是:

参与感!

活跃的社群,都不是群主一个人的独角戏,我们自己做的兴趣群中,50 个社群,至今活跃的大概有 6 个,达到 12%你别看这个数字好像不高,但是在社群运营的大框架里,这个比例已经是相当高了。每次大家很有期待的发起,组织,2 分钟不到 100 人群爆满,然后呢?

平均算下来我们一个兴趣群的生命周期是3 个月左右,当然最长 2 个群的已经超过 18 个月了,在我们做过的社群里,活跃度最短的社群,从激情加群到死安静如鸡只用了 2 天。

虽然说我们手机里 90%的社微信群最终都没有逃脱安静如鸡的命运,但是我们也遇到过一些起死回生的案例。

原来我们有个开心事儿分享群,裂变出来了一个开心 2 群,久而久之 ,社群活力下降,群主正好在实习,我印象很深刻,她是在妇产科实习,每天都会更新一下实习日记,比如接生小婴儿的感受,记录一些孕妇的事情,甚至是她养的花啥的。


有有趣的内容,但是还是挽救不了日益下降的活跃度,后来群主发起了一个漂流箱活动,一下子又把社群激活

大家通过往一个箱子里投放各种小东西,还有共同写一本日记本,让漂流箱在全国范围内流动,在放进群里的小礼物中 ,还出现了螺蛳粉,带动了一波群内吃螺蛳粉的热潮。


漂流本现在即将开始第三次漂流了,第三次的第一棒是我,漂流本每次到同一个人手里间隔是半年,其实翻阅自己一年前写的内容,是感慨万千的,不需要每天写日记,每半年一次的日记,也是看过了人生喜怒哀乐,生死离别,这本小本本非常有意义了。

这个活动就是参与感特别高的一个活动,后来很多群也纷纷效仿,收效不错。

你有 5544 条微信群消息未读……聊聊微信社群运营

你有 5544 条微信群消息未读……聊聊微信社群运营

如何把一个社群搞活呢?

我总结了几个方面,其实不止是兴趣群, 大家如果作为社群运营者,在你们运营的客户群,潜在客户群,活动粉丝群等,都可以参考和借鉴。

1,主题越具体越好。

兴趣群的主题 ,是越具体越好的,曾经有很多的发起者,他们说,我发起有一个“一起学习社群”“快速成长社群”这些名字一听就是万金油,好像很吸引,但是不知道具体干啥,到最后其实是很难坚持下去的。还有一些比如“早起打卡社群”“早睡不熬夜社群”也慢慢的在 1-3 个月运营周期内结束了。

反之,学术追星群,外刊精读群 ,海淘群,护肤化妆群,商务英语学习群都是很具体的兴趣爱好。

2,群要有门槛

有门槛的群,更容易被珍惜。

在打卡和学习类的群,我们曾经有比较好的尝试,就是 TED TALK 学习群,群主非常负责的组织大家共同观看视频,输出笔记,整理笔记。大家需要打卡交一定的保证金之类的,最后成功完成作业的小伙伴会平分这些钱。

这种玩法不算新鲜,但是有效,而这个群的内容其实是很不错的,早在 1 年前就有了实践,后来我和群主沟通了其实可以输出为产品,群主恰逢学业繁忙,于是这件事就搁置了,一年后 ,类似的产品已经陆续出现了。

还有一种需要审核的群 ,比如学术追星群,当时为了确保参与者确实符合规则,群主 要求大家把各种资料发邮件给邮箱进行审核,

【之了课堂】教育平台微信社群运营,纯文字销售,人性化公司,职场扩招不要错过!!

公司简介     "之了课堂",专注于零基础会计培训,是一家综合型、创新型会计类在线教育平台及学习方案提供商。 目前,在之了课堂注册学习的学员累计近 100 余万,合作机构逾 100 家,会计职称类考试通过率连续 3 年达 80%以上。     之了课堂为财经专业人才提供“终

一来审核该成员的能力,能否为了以后分享输出贡献力量;

二来审核该成员的追星身份,以后很可能会有一些兴趣的活动和合作机会。事实证明 ,这种门槛,也是非常有效。

3,群要有规则

说到规则,固定的模式在一开始设置好 ,整个群的运营就会比较顺畅。


比如思维分享群,规定了每个群成员的顺序编号,大家按顺序来进行提问, 问题需要有营养,可以是自己遇到的困难也可以是普遍性引发思考的问题。晚上提问者对当天的回答做一个汇总和抽象。

思维分享其实感觉很虚,其实不然。


是有一套方式方法的, 比如提出问题,分析问题,解决问题。你能不能在大家七嘴八舌之中,找出要点,抽象出关键词句,合并同类项,再重新用你自己的语言表达总结出来,语言流畅。

这就是锻炼一种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,每天一次,潜移默化的会对大家思考角度,表达方式都能提高。

比如一些群设置了广告禁止,大家不能刷什么 砍一刀,点一下,加个速。

也有些群规定,可以发广告,但是先发红包,发完红包大家愿意帮忙则可以继续等等,这些都是大家的共识,需要大家共同尊重。


4,群成员能力互补,人人都是分享者

社群的活跃不是一两个人的舞台,而参与者都需要技能或者有思想,能够用你的才华给他人启发,进行思想或者技术的交换。没有人愿意一直做输出者,而其他社群里的都是伸手党,这样的群,不会长久,如果你没有技术,至少在群里积极参与,该互动的时候,给予鼓励和赞美,遇到自己熟悉的话题和内容,多多参与和输出,这样人人都是分享者。

一个群往往是当大家活的时候,就会把其他的人带进来。看看这些活跃的社群,都是群体性的活跃,而这些活跃社群最好的人数,按照我们的经验,大概是在50-60 人


几乎现在活跃留存的社群都是这样的人数配置,不会太多,也不会太少, 该删除的沉默者,索取者,伸手党,可以直接沟通清楚请出,这样的社群,活跃度一下就上来了。


5,运营:归纳总结输出内容

既然大家都在生产内容,那么把这些思想内容记录下来,就是输出。如何让大家都愿意输出,那就需要运营。积累一段时间之后,回头看,这些内容可以作为公众号素材,也可以作为群成员阅读材料,还可能走向市场。

比如追星群,就有一个专门的授课机制,大家有共识,在固定的群成员中,分享一些各行各业的干货和不能外传的技术资讯,早先是 QQ 群上课,后来在 cctalk,内容锁定追星技能和个人经验。

比如思维分享群,每天有人轮流值日提问,其他人发表意见,晚上汇总,每个月有总结,有输出。久而久之,就成了一个群体智囊团这样的定位,往长远来看,其实这种形式是很可能做成付费产品的 ,比如收取一定会员费用的顾问咨询群之类的。

比如外刊精读群,这是个刚需群,开始群主做的的很不错,带着大家做外刊精读吧并且也有资料的整理输出,后来我们也做成了产品,成为了外刊精读课,还引入了教师进行讲解等。

6,有条件的话,做起面基活动

人和人的信任,哪怕网络上聊得再嗨,都比不上线下一次见面来的有效。


我们的社群其实是全国范围的,但是具体到各地,还是会有一些同城小伙伴,我和大家的见面会,当我出差或者旅游到各个地区我都会做一些小型的见面会,以来和大家沟通一下交流一下,了解当地青年的思想,这些小伙伴背后是一个群体,我们需要多了解,另外也可以给大家一些直接的帮助和启发,引导这些小伙伴做一些分享。


我还做了一个很傻的横幅~走到哪儿都带着。哈哈哈

比如在北京,我们做过和果子品尝大会,是去年秋天我去拜师学艺后,请小伙伴们品尝我的手艺;

在上海和小伙伴做过书店一日游活动,还有观看高空金鱼艺术展;

在杭州,我们做了蛋糕小聚会;

在重庆和成都,这两地的小伙伴聚会,就主要是吃美食,这个过程中 ,也是了解了大家的工作状况,尤其是涉及到英语方面的运用问题;

在武汉我给当地的小伙伴煲了汤,传递了一下广东饮食文化;

在长沙,了解了一种长沙年轻人的生活方式;

在桂林和广西大学师生们都交流了一番,聊到了一些二三线城市研究生求职和实习的困扰;

在贵阳我也和当地小伙伴交流了如何开启第二职业等内容。

当然也有一些纪念性的聚会,比如追星群一周年,我们有个十多人的聚会,也是围坐阳台聊天到凌晨四点。

人和人见面以后,就会形成情感连接,这个情感连接会变得非常长,而长时间的情感连接会使社群的力量变得更大。不止是我和小伙伴们,他们之间,也会有各种可能性,包括有些小伙伴已经合作在一些工作,或者是招聘求职等。这种社群的力量就很大了。


以上就是睡觉前的一点总结,等我学的更多再和大家继续分享其他的社群运营相关问题。

手把手教你做机构微信社群招生!【CK47 经典干货】

(本文由 CK47 历时两个月锤炼而成,预计完整阅读本文需流量 133 KB。)  各位校长朋友们好,我是校长运营圈专栏作者 CK47。 我们都知道,招生是系统性工作,需要各个环节配合衔接,单一某个环节的优化并不能带来太多改变。根据好未来家长帮的招生策略,社群

「点点赞赏,手留余香」

还没有人赞赏,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!

非凡建群宝给非凡建群宝打赏
×
予人玫瑰,手有余香
  • 2
  • 5
  • 10
  • 20
  • 50
2
支付

声明: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微信机器人立场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欢迎分享本文,转载请保留出处!

2020-12-28

2020-12-28

×
非凡社群营销服务平台专注于社群管理,社群裂变,多群同步直播,企业微信SCRM系统。欢迎合作咨询;客服微信11112751